数字禹贡

复旦大学人文社科“历史GIS与数字人文研究”青年融合创新团队

谭其骧先生年表

  • 谭其骧,字季龙,曾用笔名禾子、禾、谭禾子、钱春斋、春斋、王德甫。籍贯浙江嘉兴。
  • 1911年2月25日,生于奉天(今辽宁沈阳市)皇姑屯火车站站长宿舍。祖日森公,前清举人,曾任嘉兴府学堂监督。父新润公,字公泽,号蒲生,又号蒲僧,生于1881年,前清秀才,废科举后留学日本学习铁道,回国后任皇姑屯火车站站长。母王文毓,生于1880
  • 年,江苏吴江人。
  • 1912年新润公因患脑血栓半身不遂,去职南归;后参加南社,任《嘉兴日报》主编。随归浙江嘉兴。
  • 1919年进嘉兴谭氏慎远小学。
  • 1923年进嘉兴秀州中学。
  • 1926年因不满校方开除进步学生,愤而离校。去上海,入上海大学读社会系一年级。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在上海大学参加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事变后,曾以嫌疑被捕,一周后由大哥保释,与组织失去联系。暑假后转入上海暨南大学,读中文系二年级,师从夏丏尊教授,曾由夏带领与鲁迅座谈。
  • 1928年夏丏尊离系。因新任教授倡导旧学,转外文系,旋转社会历史系,主修历史。自此为潘光旦教授所知。
  • 193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由潘光旦指导写成毕业论文《中国移民史要》(约6万余字,未刊)。赴北平,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导师顾领刚教授。并师从邓之诚教授。
  • 1931年10月,与顾领刚先生讨论两汉州志,往返通信四件,后由顾先生印发。
  • 1932年2月,辅仁大学中国沿革地理课临时出缺,由邓之诚介绍至辅仁任兼职讲师开课。又由伯父新嘉先生(北平图书馆元老)介绍,任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员,负责编馆藏方志目录。8月,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但本人未领证)。毕业论文《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发表于燕京大学《史学年报》第1卷第4期。
  • 1933年又兼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讲师,新开魏晋南北朝史,后又开隋唐五代史、中国通史。
  • 1934年2月,应顾领刚先生约,协助筹备成立禹贡学会及主编《禹贡》半月刊。作为发起人之一参加中国地理学会,后历任理事。所编《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四册刊印,收录1932年入藏方志5200余部、3800种,序文署名袁同礼。
  • 1935年年初,辞北平图书馆馆职。与李永藩女士结婚。新润公病逝,回籍奔丧。秋,由邓之诚先生介绍去广州,任学海书院(陈济棠主办)导师,讲授《三通》。《禹贡》编务由冯家升接替,仍任学会理事。
  • 1936年暑假回北平时,因陈济棠反蒋失败,学海书院被封,留北平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兼任讲师,讲授中国沿革地理、中国社会文化史。11月,长子德睿生。
  • 1937年七·七事变后,清华大学中国地理教师出缺,又开中国地理课。10月,长女德玮生。
  • 1940年应内迁贵州的浙江大学之聘,单身由天津海道经香港至河内,转滇越线至昆明,由吴晗招待小住。至贵阳,在浙大青岩分校任史地系副教授。后迁遵义、湄潭县永兴场。
  • 1941年夫人率子女由北平经香港、广东至遵义。
  • 1942年升任教授。
  • 1945年1月,次子德垂生。
  • 1946年随浙江大学复员回杭州。12月,次女德慧生。
  • 1947年迫于生计,同时在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任教授(为应付教育部,以谭季龙为名),每周往返于杭、沪间。
  • 1950年浙江大学停办历史系,转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授。加入九三学社,后历任复旦大学分社主任委员、中央参议委员。
  • 1955年经吴晗推荐,去北京主持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由以范文澜为首“重编改绘杨图委员会”领导,工作处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1957年因发现重编改绘杨图不适应时代要求,杨图委员会决定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作长期计划,回上海主持编绘。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
  • 1959年复旦大学历史系设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兼任主任。
  • 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去北京参加文教群英会。
  • 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连任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
  • 1965年杨图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在上海举行,估计至1967年完成编图工作。
  • 1966年6月,文化革命开始,受严重迫害,编图完全停顿。
  • 1969年编图工作恢复。
  • 1974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开始由地图出版社以中华地图学社名义出版。
  • 1975年5月,随王冶秋考察敦煌、新疆。7月,去承德参加北部边疆省区文物考古工作座谈会,作《对历史时期的中国边界和边疆的几点看法》报告。
  • 1976年9月,参加复旦大学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
  • 1977年去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地作历史地理考察。
  • 1978年2月1日,突发脑血栓,住院一年余,自此半身不遂。主编修订后的《辞海·历史地理分册》(其中中西交通部分由章巽主编)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 1980年病后去北京出席中国史学会代表会,被选为常务理事。去太原出席《历史大辞典》编委会,任副主编兼《历史地理》分册主编。在上海召开《历史地理》筹备会,任主编。中国社科院决定修订《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制定修改方案,主持修订。
  • 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5月,出席学部大会。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7月,出席首次评议会。首批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去太原出席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成立大会,作《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视》报告,任协会顾问。《历史地理》创刊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社规划小组成员。6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成立,任所长。9月,在上海主持由中国地理学会和复旦大学联合召开的全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主持顾炎武未刊稿本《肇域志》整理,10月,去昆明主持首次工作会议。《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与史念海、陈桥驿共同主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经修订后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各册开始由地图出版社陆续出版。12月,在北京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次编委会,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兼总编辑,开始主持编务。
  • 1983年8月,在浙江莫干山主持《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9月,所指导的两位研究生获博士学位,为全国文科首批。10月,在上海主持《肇域志》工作会议。
  • 1984年6月,《中国历史地图集》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特等奖。9月,去沈阳、抚顺参加东北民族史讨论会,作《辽宁民族史上的几个问题》报告。
  • 1985年4月,夫人李永藩病逝。重访贵阳、青岩、遵义、湄潭永兴场,参观浙大旧址及旧居。去昆明主持《肇域志》工作会议。8月,在密云主持《国家地图集》编委会。12月,去桂林参加徐霞客纪念会,作《与徐霞客差相同时的杰出地理学家——王士性》报告。1986年任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1月,在上海出席中国文化国际讨论会,作《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报告。9月至11月,应日本学术振兴会之邀至大阪大学等单位研究讲学,访问大阪、京都、东京等地。回国后辞所长职。所主编《黄河史论丛》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列名美国《世界杰出人物辞典》。
  • 1987年《长水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集1982年前主要论文,约70万字。9月,去曲阜参加《历史大辞典》编委会,接任编纂委员会主任。12月,应广西社科院之邀,去南宁讲学,并考察中越边境五县市。
  • 1988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出全8册。列名《世界名人录》、《远东及澳洲名人录》。
  • 1989年4月,去北京参加中国社科院为《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举行的庆祝会。
  • 1990年11月,在复旦大学主办的国际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上作题为《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主题报告。会期举行“庆祝谭其骧先生八十寿辰暨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报告会。
  • 1991年10月,初步拟定《长水集》续集目录。18日中午,突发脑溢血,送华东医院救治,一月后脱离危险,但自此卧床不起,丧失言语、饮食能力。
  • 1992年列名美国传记研究所《以往25年对世界最有影响的500名人录》。《中国历史地图集》繁体字版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病情一度有所好转。8月,多种疾病并发,医治无效,于28日0时45分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2岁。9月7日,在龙华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遵遗嘱,将骨灰撒入大海。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Attachments

# File Date added File size Downloads
1 pdf 谭其骧先生年表_葛剑雄 2020年12月24日 下午2:51 334 KB 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