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禹贡

复旦大学人文社科“历史GIS与数字人文研究”青年融合创新团队

关于我们

“数字禹贡”网站是复旦大学人文社科“历史GIS与数字人文研究”青年融合创新团队项目网站,该团队依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负责人是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路伟东教授。核心成员以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目前从事历史GIS和数字人文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为基本力量,由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3所高校的科研院所,分属历史学、地理学和计算机科学3个一级学科的9位研究人员组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青年副研究员2人,全部研究生学历,8人拥有博士学位,平均年龄39岁。团队骨干成员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的数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2019年10月,团队组建完成,2020年4月20日,本团队获得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支持,正式成立。

团队源起

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

谭其骧《禹贡·发刊词》
《禹贡》半月刊创刊号封面(图片扫描孟刚)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他年轻是因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真正奠基始于1930年代,距今不过八九十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顾颉刚先生和谭其骧先生在北平筹建“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倡导史地研究,从而推动了传沿革地理学向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转变,并奠定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说他古老是因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最初源头可以上溯至先秦时期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距今有两千多年。1957年,谭其骧先生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创办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82年成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谭其骧先生担任首任所长。1991年,谭其骧先生留下遗嘱,设立“禹贡基金”,奖掖后辈学人。1999年,以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基础上组建的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并经教育部首批批准为“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2000年入选“985工程”历史地理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历史地理学和复旦历史地理研究发展到今天,都离不开“禹贡”这个最初源头,更离不开顾颉刚先生、谭其骧先生等众多前辈学者的奠基和开拓,历史地理学界的各位同仁及后起之秀都是“禹贡传人”。

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本来就是在地理学与历史学之间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近十数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关注并投身其中,文理交叉的数字人文研究蓬勃发展,日益成为诸多传统人文社会学科中新的学术增长点。基于长期的学术训练和丰富知识储备,传统人文学者大都具有极其敏锐的学术观察和问题意识,但往往缺乏处理和分析大数据文本的能力和手段。类似的境遇恰恰也困绕着这一领域中理科背景的学者,彼之长处恰恰是此之短处。只不过,问题的重点在于,就数字人文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方法论,数字人文交叉研究的最终指向是具有明确学术问题的传统历史地理学及人文学科的研究,而非技术应用。因此,在吸引更多的具备技术储备的理科研究者加入的同时,最终实际更需要聚焦人文学者的需求关切。同时,数字人文的发展应该也必须有更多传统人文学者加入。更需指出的是,当下蓬勃发展的数字人文并不能解决传统人文研究中的所有问题。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传统人文研究都适用数字人文的方法。

宏观地梳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工作,可以发现,最近这几十年来,发生了两点比较明显的变化。第一,关注重点从基础数据研究和标准化开发转到有明确学术指向的问题导向式学术研究;第二,研究的主体和研究方式从集体合作大项目变成了个体单打独斗式的论文和专著。回过头来看,当现代人文学者习惯并热衷于个体户式的独立研究时,仍然需要重视集体合作的团队研究方式。因为这样的研究方式下,我们曾经取得过无比辉煌的成绩。这其中最成成功的代表就是八大本《中国历史地图集》,从1950年代初开始,在复旦史地所创始人谭其骧院士的带领下,全国数十家单位上百专家学者连续工作了二三十年。该成果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文社科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1984年,谢校长把这套图作为国礼送给访问复旦的美国总统里根。2009年辉煌六十周年成就展,以这套图和CHGIS为基础开发的展示系统,是教育部展厅仅有的三件实物展之一。团队负责人及部分成员均参与其间,有幸分享当年复旦校长奖。基于此,创新团队认为,只有以适合团队合作交叉研究数字人文项目为依托,才能够形成真正具有团队合作文化氛围的新机制,也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协作创新团队。

数字禹贡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尚书·禹贡》

2001年,在葛剑雄、鲍弼德(Peter Bol)等中外学者的推动下,复旦与哈佛重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ina Historical GIS, CHGIS)启动。以此为标志,GIS这一结合地理学、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学科与传统历史地理学科间的交叉学科又与中国历史地理这一交叉学科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HGIS(Historical or Humanities GIS,历史GIS)研究方向,逐渐发展成为最近二十年来,历史地理,乃至整个人文学界最重要的学术增长点之一。得益于CHGIS这一文理交叉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的成功经验,HGIS成为当下数字人文领域内极具学术发展潜力的分支之一。

CHGIS项目核心目标是构建千年尺度完整时间序列空间基础数据,为回溯的人文研究提供精确的时空坐标和参照。项目持续的十五六年间,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空间基础数据,培养了梯队完整的学术队伍,推动了相关领域交叉研究,在国内外产了生重要的学术影响。2008年,团队负责人路伟东教授开发和维护的CHGIS中文网站(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官网“禹贡网”)被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人文科学优秀在线教育资源网站。2009年以在葛剑雄、侯杨方等教授带领下,以CHGIS为基础开发的数据平台成为“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教育部展厅仅有三件实物展之一。团队负责人路伟东教授与团队成员孙涛工程师当时均为该项目核心成员,并因此同时分享了2009年度复旦校长奖。此外,团队负责人及各团队成员,也都尝试用HGIS的技术、理论与方式去发现并且解决通过传统手段无法发现或者解决的学术问题,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其中路伟东教授2017出版的学术专著《晚清西北人口五十年》还把HGIS引入到传统人口研究中来,解决了部分重要学术疑难问题,为HGIS在传统人文学者中的交叉研究做了很好的尝试和摸索。

在当下扑面而来的数字人文时代,传统史地学者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更多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着手组建融合创新学术团队,建设“数字禹贡”网站和基础数据平台,希望能够为数字人文时代的历史地理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网站Logo说明

数字禹贡网站LOGO为篆刻阴线,底色为中国红,字形为“禹玺”中的“禹”字篆书,其字来源于陈天银编著《中国篆刻大字典》贵州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1页。“禹贡”为历史地理源头“禹贡”首字,意为“禹贡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