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斥候伏行2022年3月25日2022年3月25日 路伟东教授当选科技史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委员 2022年3月19日路伟东教授应邀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承办,因疫情原更多内容…路伟东教授当选科技史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委员
学术交流, 斥候伏行2022年3月19日2022年3月25日 祝贺科技史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成立 经过一年多的认真筹备,经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批复同意,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今日早上点在线隆重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和更多内容…祝贺科技史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成立
数字人文, 研究案例2021年12月31日2022年3月19日 数字人文时代的“数字运河”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近十数年来,随着数字人文的飞速发展,传统运河研究面临严峻的挑战,开展“数字运河”研究是运河学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数字运河”是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构建的全流域多要素一体化综合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及由此衍生出的一整套数字人文环境下重新定义和回答运河学学术问题和现实关切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范式,最终为运河学的学科发展及流域开发、保护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智力支持。 … 更多内容…数字人文时代的“数字运河”基础数据平台建设
数字人文, 研究案例2021年12月20日2022年3月20日 “数字运河”:从设想到可能 本文从“数字人文”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主要探讨“数字运河”从设想到可能的技术路线,具体包括“数字运河”的时空范畴、数据基础、平台建设与系统构架、主要工程技术难点和建设的可行性等。认为:“数字运河”是一种基于统一交互系统,引入多元数据集合,能够被公平普适使用的学术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化、动态化、网络化、通用化”是基本要求,基于GIS的统一交互系统则是平台的核心。 … 更多内容…“数字运河”:从设想到可能
数字人文, 研究案例2021年12月19日2022年3月19日 《运河学研究》“数字运河”专栏主持人语 运河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人工河道,从学理上,运河研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具有典型的交叉和边缘学科属性。长期以来,运河研究似乎大都理所当然的被视为历史学的范畴。近数十年,随着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理论架构和概念方法向历史学全面渗透,运河研究逐渐被置于更丰富的学科语境之下,日益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多样性趋向。研究关注的重点也逐渐从物理形态的运河本体转向社会形态的运河综合体,并由此构建起具有新的社会文化解释模式的运河学学术体系。 … 更多内容…《运河学研究》“数字运河”专栏主持人语
学术交流2021年5月24日2021年6月4日 路伟东教授应邀前往南京农业大学参加数字人文学术会议 2021年5月21日至23日,路伟东教授应邀前往南京农业大学参加“破壁与赋能:多学科驱动下的数字人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数字人文时代长时段中国历史人口研究”主题报告。 … 更多内容…路伟东教授应邀前往南京农业大学参加数字人文学术会议